新闻动态

News Center

媒体关注 | 合肥这份成绩单,亮了!

媒体报道 2022-06-09

沿着总书记的足迹

牢记嘱托的实践
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安徽考察,都对科技创新工作作出重要指示,为安徽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。

合肥这个地方是养人的,培养出了这么多优秀人才,是创新的天地。”“安徽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,实现跨越式发展,关键靠创新。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,加快科技成果转化,加快培育新兴产业,锲而不舍、久久为功。

殷殷嘱托,言犹在耳。沿着总书记的足迹,近日,记者回访多名习近平总书记来安徽考察时的现场亲历者。他们有人曾是象牙塔中志存高远的青年学子,如今,正发挥技术能力奔跑在科技报国之路上;有人深感责任之重,更倍受鼓舞,如今,已成长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力量……透过他们的成长与实践,我们更看到了合肥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。

 中国科大博士:要为中国制造装上一颗“中国芯”

 2016年4月26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察,同学校师生、科研人员共话创新,一个个温暖瞬间让大家难以忘怀。谈及2016年见到总书记时的场景,中国科大2014级公共管理专业博士生吴茂乾依然激动无比。

 “在科大东区图书自习室,同学们见到总书记来了,围拢过来,争着向总书记问好。”吴茂乾说,总书记和大家依次握手,还与同学们愉快交谈。大家深深感受到了总书记的关爱和期望,作为未来要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的青年学子,更倍觉肩负重任。“我们更加觉得,身上承载的是一种光荣使命。”

 牢记嘱托,科技报国的“种子”,在吴茂乾心中“生根发芽”。 

吴茂乾(左)

 读博期间,吴茂乾和同学们利用人工智能、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制作出一套科普教学系统,把数理化基础知识乃至量子力学等晦涩的科技专业知识变得“可视化”。“比如学习化学课本中的分子式等,学生们用这套系统就可以通过可交互的动画来更好的记忆和理解。”吴茂乾说,自己曾去宁夏支教一年,深知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的重要性。希望通过这种形式,让更多的孩子能接触科学、爱上科学。

聚焦关键技术突破,如今,吴茂乾和团队联合创立了一家AI视觉芯片公司,专注于研制全国产化的超高速视觉智能处理专用AI芯片。目前,该企业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技术、产品在工业质量检测、智慧交通检测、汽车自动驾驶、色选机高速识别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,推动产业进行数字化、智能化、自动化升级。

 “我们的核心技术已经达到行业领先水平。”吴茂乾说,作为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,要坚持把国家、社会的需要作为奋斗方向,潜心做真正有用的科学,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。“我们的理想是‘为中国制造装上一颗中国芯’,将尽自己所能,用科技为社会创造价值。”

 安徽创新馆工作人员:让更多创新之花结出产业硕果

巢湖北岸,安徽创新馆。

“嫦娥奔月”航天工程关键材料;实现人类“聚变梦”的关键研究设施场景;量子通信应用重要突破……在这里,“高精尖”科技成果汇聚。

2020年8月19日下午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创新馆,了解安徽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情况。

“在这里,总书记察看了安徽省在量子信息、新型显示、人工智能、新材料等众多领域里的一系列最新成果,还与我们工作人员亲切交流。”回忆起当时的一幕幕情景,安徽科技大市场公司成果转化部副部长张琪仍难掩激动之情。“我作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员,深感责任之重,更倍受鼓舞。”

牢记嘱托,勇担使命。近年来,安徽创新馆持续提升安徽科技重要“展示窗口”作用,不断优化、完善展陈内容,已汇聚1800余件创新成果,累计接待社会各界参观近30万人次。与此同时,以“科技成果转化”为核心使命,以建设安徽科技大市场为统领,加快构建“政产学研用金”六位一体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服务体系。

“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,我们要做好校(院)地对接的‘联络员’,成果收集的‘侦察兵’和专家团队‘服务员’。”张琪说,如今,自己和团队成员日常奔走于高校院所、创新企业、投资机构和产业园区之间,为成果供给方与技术需求方架好“鹊桥”。同时,链接起场地、基金、上下游配套等各种成果转化所需的关键要素,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。

安徽创新馆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耿纪平介绍,统筹规划建设安徽科技大市场,创新馆已引进技术交易、知识产权运营、科技金融服务等科技服务机构30家,同时,建成并运营合肥高新区等5个安徽科技大市场分市场。截至目前,创新馆举办了包括“中国(安徽)科交会”在内的成果交易转化活动180余场,发布科技成果1800余项,培养了600多名技术经纪人。在一系列转化活动和经纪人们的“穿针引线”,平台搭建和资源嫁接工作中,科技成果不再“沉睡”,更“活力”倍增,目前,安徽创新馆已促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金额近400亿元。

“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,推动更多优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‘走出来’,实现就地交易、转化和应用,让更多创新之花结出产业硕果。”耿纪平说。

 【合肥创新“成绩单”】勇当科技创新的开路先锋

殷殷嘱托,言犹在耳。在这片创新的天地,一名名科技工作者,一家家科研单位、科创企业牢记嘱托,砥砺前行,汇聚成澎湃的创新合力

量子计算原型机“九章”“祖冲之号”升级上新2.0版,使我国成为唯一在两个物理体系中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国家;“人造太阳”EAST刷新世界纪录,实现可重复1.2亿℃燃烧101秒,人类朝“聚变梦”再迈一步;证明凯勒几何核心猜想,解开了数学界60多年“悬案”……在量子、核聚变等引起国际科学界风起云涌的重大科研领域中,诞生于合肥的一系列标志性、引领性的重大原创成果彰显着中国创新实力。“嫦娥”奔月、“天问”探火,“神十”回“家”,科技冬奥……面向国家重大需求,合肥成果持续做出应有贡献。

在合肥,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也正不断完善,战略科技力量“国家队”呈现集聚态势。

 今年,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(CRAFT)园区正式交付启用。合肥已有、在建和预研大科学装置达10余个;深空探测实验室正式揭牌,能源、人工智能、大健康研究院、先进计算中心正式运行;离子医学中心临床试验持续推进……一批研究平台项目持续推进、“扩容”。2016年以来,合肥先后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、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、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一批“国字号”创新品牌。

科技成果转化“最后一公里”更加畅通!

近年来,合肥出台若干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扶持政策,同时,组建科技成果转化专班,常态化深入在肥重点高校院所,开展科技成果项目发现、挖掘、策划、转化和服务工作;深化大院大所大学合作,建立了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、清华大学公共安全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,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便利的条件和多方位的服务……科研成果从“实验室”加速走向“应用场”,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,工业制造变成“智造”,人们的生活也越发“科里科气”。

创新企业更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。2021年,合肥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578户,今年,将力争全年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0户以上,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……

锲而不舍、久久为功。在科技创新的征程上,合肥将始终牢记嘱托,在科技强国建设中担纲承梁,勇当科技创新的开路先锋,努力把科技创新“关键变量”转化为高质量发展“最大增量”。

热点新闻